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均为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可靠股票配资,请知悉。
"这...这不可能..."陈美华的声音嘶哑,眼泪不自觉地流下。
她颤抖着双手打开那封印着中国人寿标志的信封,当她看清上面的数字时,整个人如遭雷击般瘫坐在椅子上。
那一刻,她想起了十六年前丈夫临终前的嘱托,和那场改变她命运的决定。
颤抖着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却听到电话那头一个陌生女人的声音...
01
1994年的杭州,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
这一年,城市的面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渐渐拔地而起,街道两旁的小商铺生意红火,人们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然而,对于45岁的陈美华来说,这一切似乎与她无关。
她站在医院的走廊上,望着病床上日渐消瘦的丈夫林志强,心如刀绞。
林志强曾是当地一家国营厂的技术骨干,勤劳肯干,在厂里颇有声望。两年前,他突然查出肝癌晚期,这个噩耗如同晴天霹雳,击碎了这个原本平静幸福的家庭。
"美华,这病怕是不行了。"林志强气若游丝地说,胸口随着呼吸微微起伏,"我们这辈子勤勤恳恳,也攒下了些钱,你别都花在我的医药费上了。"
陈美华抹着眼泪说:"你别胡说,一定会好起来的。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治好你的病,花多少钱都值得。"
林志强艰难地摇摇头,从枕头底下费力地拿出一张有些皱的纸:"这是中国人寿的股份认购书,我朋友李厂长说这是国家大企业,入股有保障。我们的六十万积蓄,你拿去买这个股份吧,以后会有分红的。"
"什么股份不股份的,咱们的钱得留着给你治病啊!"陈美华急切地说,眼睛红肿,"医生说只要去北京做那个新手术,还有希望..."
"听我的,"林志强握紧妻子的手,他的手因为长期打针变得干瘦发黄,"我这病医生都说了,没几天了。钱留着,给你和小林以后的生活。这入股的事我打听过了,是稳妥的。"
陈美华低头看着那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她根本看不懂。但丈夫眼中的恳切让她不忍拒绝。
"你就当帮我完成最后一个心愿。"林志强的声音微弱却坚定,"人生在世,能留下点什么总是好的。也许我不在了,但这笔钱能继续为你们工作。"
陈美华泪眼模糊地点头,却在心里暗暗决定先答应下来,等丈夫好转再说。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承诺很快就要兑现了。
一周后,林志强的病情急转直下。医生遗憾地宣布他们已经尽力了。林志强在弥留之际,握着陈美华的手,再次提起股份的事情。
"美华,记得我说的话,去买那个股份...我相信这是对的决定..."
说完这句话,林志强永远闭上了眼睛。
几天后,处理完丧事,陈美华抱着丈夫的遗嘱和那张认购书,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家中,泪流不止。墙上贴着的全家福照片中,林志强正笑着搂着她和儿子小林,那是去年春节拍的,谁能想到一年之后,一切都变了。
小林刚上大学,在学校忙着期末考试,陈美华没忍心告诉他父亲已经走了,只说病情稳定,等他考完试再回来。
那六十万是他们夫妻二十多年的积蓄,拿去投资,陈美华心里实在没底。但这是丈夫的遗愿,她不忍心违背。
邻居王阿姨知道后劝她:"美华啊,你一个寡妇带着孩子,这么多钱放家里不安全,银行利息又低。听你丈夫的吧,人寿是国家企业,能跑得了?再说了,志强生前这么精明的人,他认准的事情准没错。"
王阿姨的丈夫曾是银行工作人员,在财务方面有些见识。她的话给了陈美华一些安慰和信心。
经过几天的犹豫和辗转反侧,陈美华最终咬咬牙,拿着存折去办理了入股手续。柜台小姐接过存折,看到六十万的数字时眼睛都亮了:"大姐,您真有远见,这可是咱们公司第一批股东呢!以后肯定会有好回报的。"
"真的吗?"陈美华不太懂这些,"那什么时候能有回报啊?"
"这个我也说不准,"小姐微笑着,"但您放心,我们公司发展前景很好,国家也很支持。您留个联系方式,有消息我们会通知您的。"
拿到股票凭证的那一刻,陈美华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仿佛丈夫的遗产就这样没了。她将凭证小心翼翼地收好,塞进了保险柜最里层。
"志强,我按你说的做了,希望你在天上保佑我们娘俩..."她对着丈夫的遗照低语。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美华在小区门口租了个店面开了家小卖部,卖些日用品和零食,勉强维持生计。店里生意不算好,但胜在稳定,足够她和儿子的日常开销。
刚开始的几年,中国人寿确实按时发来了分红通知,虽然金额不大,但也是一笔不错的额外收入。陈美华每次收到这些钱,都会默默感谢丈夫的远见。
林强从大学毕业后,在杭州一家普通公司找了份工作。最初几年,他勤勤恳恳,每月还会孝顺地给母亲寄些钱。陈美华很欣慰,觉得丈夫在天有灵,一定也会为儿子骄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强的变化让陈美华越来越担心。他开始频繁出入高档场所,身上的衣服、手表都是名牌,每月的生活费远超同龄人。电话里,他总是说自己在扩展人脉,为将来发展做准备。
02
2000年春节,林强回家过年,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一种陈美华从未见过的傲气。
"妈,您这小卖部也太寒酸了,赚不了几个钱,还那么辛苦。"林强看着狭小的店面皱眉说,"我同学的母亲都开上宝马了,您还在这里卖着这些小东西。"
陈美华笑了笑:"妈没什么大志向,能养活自己就行。再说了,你爸留下的那些钱,还有分红,我们娘俩够用了。"
"那点分红有什么用?"林强不屑地说,"几千块钱一年,连我一个月的开销都不够。"
"几千块也是钱啊,你爸当年的决定是对的。"陈美华叹气,"你现在工作怎么样?听说你们公司效益不错?"
林强的表情微微一变:"还行吧。妈,我打算辞职创业,现在机会多,说不定能发大财呢。"
陈美华吃了一惊:"创业?那多不稳定啊,你现在的工作不是挺好的吗?"
"什么好不好的,就那点死工资。"林强撇嘴,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人脉很重要。我认识了不少朋友,都是有实力的,跟着他们准没错。"
陈美华欲言又止。她不知道该如何劝说这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在她看来,安稳的工作胜过冒险创业,但林强显然有自己的想法。
果然,没过多久,林强就辞了职,开始了所谓的"创业"。起初他信心满满,说是和朋友合伙做外贸,前景广阔。
但没几个月,他就开始频繁找陈美华要钱,美其名曰是"投资"。
"妈,这次机会真的很好,就差启动资金了,您就拿点钱出来支持我一下嘛。"林强在电话里央求。
陈美华心软,几次都给了钱:"妈的钱就是给你的,但你也得珍惜啊,不能乱花。"
然而,林强的生意似乎总是起色不大,却依然保持着高消费的习惯。陈美华心里担忧,但又不忍心过多干涉儿子的生活。几年下来,陈美华的积蓄所剩无几,只有那份"不能动"的股票还静静地躺在保险柜里。
2005年,林强带回了一个叫苏娇的女朋友。
苏娇二十六七岁,浓妆艳抹,一口杭州本地口音,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精明劲儿。陈美华第一眼就不喜欢她,但碍于儿子的面子,也没说什么。
三人一起吃饭时,苏娇的目光总是不经意地在陈美华家简朴的陈设上扫视,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嘲讽。
"阿姨,您这小卖部开了这么多年,辛苦了。"苏娇假惺惺地说,"林强跟我说您很节俭,我很佩服。"
陈美华微微一笑:"习惯了,简单点也挺好。"
"听说您有中国人寿的原始股?"吃到一半,苏娇突然问道,眼睛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陈美华手一抖,筷子差点掉落:"你怎么知道这事?"
林强笑着解释:"妈,我跟娇娇没有秘密的。您那股票价值不小了吧?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是分红的好时候。"
陈美华放下筷子,警惕地看着儿子和他的女朋友:"那是你爸留下的遗产,我还没想好怎么处理。再说了,那分红一直在发,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
苏娇不甘心地追问:"阿姨,您知道那股票现在值多少钱吗?中国人寿这些年发展得可好了。"
"我不太懂这些。"陈美华转移话题,"你们吃菜吧,别凉了。"
那天之后,林强和苏娇频繁造访小卖部,话题总会绕到那份股票上。林强的口气也越来越不耐烦。
"妈,人寿现在市值翻了好几倍,您那六十万估计现在值好几百万了。"林强眼睛发亮,"要不咱们把它卖了吧?我那个创业项目就差启动资金了,这次真的很有把握。"
陈美华始终没有松口,但心里也开始犯嘀咕。那股票到底值多少钱了?公司这么多年虽然一直按时发放分红,但金额并不大,她也没有主动去了解过具体情况。
有一次,苏娇"不经意"地提起:"阿姨,您知道吗?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父母也是早期入股中国人寿的,前年卖出去了,听说赚了好几百万呢。"
陈美华勉强笑笑:"是吗?那挺好的。"
"您就没想过卖出去吗?"苏娇紧追不舍,"那么多钱放着不用,多可惜啊。"
"你爸留下的东西,我不想随便处理。"陈美华坚定地说,"再说了,我们现在也不缺钱用。"
苏娇和林强交换了一个不满的眼神,但没再说什么。
2010年春节前夕,林强突然带着苏娇回来宣布他们要结婚了。
"妈,我们打算在市中心买房,首付需要至少八十万。"林强直截了当地说,"您能不能..."
陈美华打断他:"我的小卖部哪来那么多钱?这些年你要的已经不少了,我手头真的不宽裕。"
"妈,您别装了。"林强的语气变得不耐烦,脸上露出陈美华从未见过的刻薄表情,"您手里有中国人寿的股票,听爸爸当年的朋友李厂长说,现在估计值七八百万了!您就拿出一小部分帮帮我们怎么了?"
陈美华震惊地看着儿子:"你去打听我的事?"
"我打听自己家的事有什么不对吗?"林强提高了声调,"那是爸留给我们的,又不是只给您一个人的!"
苏娇在一旁煽风点火:"阿姨,您一个人留着那么多钱干什么呢?还不是要给林强的?早给晚给不是一样..."
"你给我闭嘴!"陈美华难得动了怒,"这是我们家的事,轮不到外人插嘴!"
"妈!"林强怒视陈美华,"娇娇马上就是您媳妇了,您这话太过分了!"
陈美华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你们结婚的事,我会出一部分,但股票的事,你们别惦记了!那是你爸的心血,不是拿来给你买房子的。"
林强和苏娇悻悻地离开了。那天晚上,陈美华翻出了尘封已久的股票凭证,上面的墨印已经有些褪色。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张薄薄的纸到底值多少钱?她决定第二天去中国人寿问问情况。
03
然而,第二天一早,她惊恐地发现家里被翻得一团糟,保险柜被撬开,股票凭证不见了!
陈美华当即联想到了两个人——林强和苏娇。当陈美华颤抖着站在派出所里,面对低着头的儿子时,她的心已经碎了。
"妈,我只是想看看那股票到底值多少钱..."林强嗫嚅着,不敢直视母亲的眼睛。
苏娇在一旁哭喊:"阿姨,我们没有恶意,只是林强创业需要钱,您也不肯帮忙,我们是一家人啊!"
相关人员问陈美华是否要追究责任。陈美华看着儿子憔悴的面容,想起了已故的丈夫,最终摇了摇头:"不用了,我不追究,那是我儿子...股票还在他们手上吗?"
林强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了那张凭证:"我...我还没来得及处理..."
陈美华接过凭证,手微微发抖:"你们以为拿着这个就能把钱取出来吗?没那么简单的。"
在陈美华的恳求下,相关人员没有对林强和苏娇做进一步处理。股票凭证被找回来了,但陈美华和儿子的关系陷入了冰点。
回家后,陈美华决定联系中国人寿,了解一下这么多年来她的投资情况。她拨通了当年办理入股的营业厅电话。
"您好,我是1994年入股的股东,想了解一下我的股份情况。"陈美华说道,声音里带着些许疲惫。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94年?您能提供一下股东编号吗?"
陈美华念出了凭证上的编号。
"陈女士是吗?请您等一下,我需要向上级部门确认一下情况。"对方的语气突然变得异常恭敬。
几天后,陈美华收到了中国人寿公司的正式来信,要求她带上身份证件和原始凭证前往杭州总部核实信息。信中特别注明,这次会面非常重要,关系到她的重大利益。
看着这封措辞郑重的信,陈美华心里既忐忑又好奇。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真的出了什么问题?还是说...那笔投资真的如林强所说,值很多钱?
夜深人静时,她又想起了丈夫临终前的嘱托。如果那笔钱真的升值了很多,那丈夫的远见确实令人敬佩。但无论如何,她不会让儿子轻易拿走那笔钱,那是丈夫用心血换来的,应该用在正道上。
决定去公司总部之前,陈美华特意把凭证藏在了一个林强绝对想不到的地方。这一次,她要确保万无一失。
陈美华忐忑地来到中国人寿杭州总部。大厦高耸入云,气派非凡,让她这个小卖部老板娘顿感局促不安。前台小姐看到她的预约信息后,立刻换上一副热情的面孔,亲自带她乘电梯上楼。
"陈女士,请跟我来,总经理特意安排了VIP会客室接待您。"
陈美华更加迷惑了:"为什么要这么隆重?"
前台小姐笑而不答,只是恭敬地将她引入一间装修豪华的会议室。
接待她的是一位面带严肃的中年女经理,穿着一丝不苟的职业套装,旁边还站着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手里拿着厚厚的文件夹。
"陈女士,久仰大名。首先感谢您多年来对中国人寿的支持和信任。"女经理客气地说,语气中带着一种陈美华从未体验过的尊重,"我是公司的副总经理王丽,专门负责早期投资者的服务工作。"
陈美华有些手足无措:"不敢当,我就是个普通股东..."
"哪里普通呢?"王丽微笑着说,"您是我们最早的投资者之一,现在属于公司的VIP大股东了。"
"大股东?"陈美华惊讶地问,"我就投了六十万啊。"
"是的,但那是1994年的六十万。"王丽示意年轻助手递上文件,"根据我们的记录,您1994年投资的六十万元原始股,经过这些年的增值和分红..."
她递过一份厚厚的文件,指着最后一页上的一行数字。
陈美华戴上老花镜,当她看清那一连串的数字时,整个人如遭雷击,手中的文件"哗啦"一声掉在地上。
"这...这不可能是真的..."她的嘴唇颤抖着,几乎说不出话来。
王丽微笑着弯腰捡起文件,重新递给她:"陈女士,这个数字没有错。由于公司上市和多次分红,加上您一直没有提取,所有收益都进行了再投资,复利效应使得这笔投资..."
陈美华感到一阵眩晕,耳边嗡嗡作响,整整四百二十万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甚至超出了林强和苏娇打听到的金额。
她颤抖着拿出手机,想第一时间告诉儿子这个消息,不管他们之间有多少矛盾,这种时刻,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是占了上风。
04
拨通电话后,却传来一个陌生女人的声音:"喂,请问您找谁?"
陈美华愣住了:"我找我儿子,林强。"
电话那头的女人突然哭出声来:"您是林强的母亲?我是医院的护士...林先生和他妻子昨天出了车祸..."
"什么?!"陈美华握着电话的手剧烈颤抖,眼前一黑,几乎站立不稳,"他们怎么样了?出什么事了?"
王丽见状赶紧上前扶住她,关切地问:"陈女士,您没事吧?"
陈美华顾不上回答,急切地对着电话问道:"护士,我儿子现在在哪个医院?他伤得重不重?"
"在市中心人民医院。"护士回答,"林先生现在还在ICU抢救,情况比较危险...他妻子的情况稍好一些,但..."
"但什么?"
"她因为腹部受到猛烈撞击,婴儿没保住,人已经脱离危险了。"
"婴儿?"陈美华几乎站不稳,"什么婴儿?"
"林太太已经怀孕五个月了,您不知道吗?"护士的声音充满歉意。
陈美华感到一阵天旋地转,手扶着墙才没有倒下。苏娇怀孕了?儿子要当父亲了?而他们居然没有告诉她...是因为之前的矛盾吗?还是他们觉得她这个老太太不值得分享这个喜讯?
"我马上过去。"她挂断电话,转向中国人寿的经理,"对不起,我儿子出了车祸,我得赶紧去医院。这些事情..."
王丽立刻表示理解:"陈女士,家人的安全最重要。这些事情不急,我们可以改天再谈。需要我帮您叫车去医院吗?"
"谢谢,麻烦了。"陈美华感激地说。
王丽不仅叫了车,还亲自送陈美华下楼,并郑重地把那份文件交给她:"这是您的资产详细情况,请妥善保管。有任何需要,随时联系我。"她递上一张烫金名片。
一路上,陈美华的思绪如乱麻。儿子和儿媳瞒着她怀孕的事,一定是因为那笔钱,因为他们怕她知道后会改变对股票的处理计划...还是因为他们觉得她已经不重要了?想到这里,她心如刀割。
车子驶向医院,陈美华不断回想着与儿子的点点滴滴。林强小时候多么乖巧懂事,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在这样,为了钱不惜翻脸?是她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这个社会变化太快?
到了医院,陈美华直奔ICU。在走廊上,她远远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苏娇正坐在长椅上,低着头,身形憔悴。
"苏娇。"陈美华走近,声音哽咽。
苏娇抬起头,眼睛红肿,脸色苍白,看到陈美华进来,先是一惊,随后眼泪又涌了出来。
"妈..."她哽咽着开口,这是第一次,她没有叫"阿姨"而是叫"妈"。
陈美华心头一软,没有计较那些过往的不快:"林强怎么样了?医生怎么说?"
"情况不太好..."苏娇低声说,声音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助,"头部受到严重撞击,还在昏迷中。医生说...说接下来二十四小时很关键..."
陈美华强忍泪水,转而问道:"你们怀孕了,为什么不告诉我?"
苏娇愣了一下,然后眼泪流得更凶了:"我们打算等过完年再告诉您的...是个男孩..."她的手放在平坦的小腹上,流露出深深的伤痛,"现在什么都没了..."
看着苏娇真实的悲痛,陈美华心里的隔阂似乎有所软化。无论过去有多少矛盾,此刻血浓于水的亲情占了上风。
"到底是怎么出的车祸?"她问,一边扶着苏娇坐下。
苏娇抹着眼泪说:"我们刚从银行出来...林强最近创业的事有了眉目,需要筹集启动资金。我们问了几家银行想贷款,但都被拒绝了..."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悔恨,"如果我们不是那么急着要钱,也许就不会..."
"为什么不来找我?"陈美华轻声问。
"我们怕您误会..."苏娇低下头,"之前为了股票的事,您对我们已经很生气了。林强说他太丢脸了,不好意思再找您..."
就在这时,一位医生急匆匆地走过来:"请问是林强先生的家属吗?"
"是的,我是他母亲。"陈美华连忙站起来。
医生面色凝重:"病人的情况不太乐观,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减轻颅内压,但这种手术风险很高,并且费用..."
"多少钱?"陈美华立刻问。
"初步估计至少需要五十万,后续康复也需要大笔费用。考虑到手术的风险性,我们需要家属签字确认..."
陈美华没有丝毫犹豫:"只要能救我儿子,多少钱都不是问题。"她从包里拿出中国人寿刚给她的那份文件,交给苏娇,"你拿着这个去办手续吧,我去看看林强。"
苏娇接过文件,困惑地翻开第一页,随后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陈美华:"这...这是..."
"先别管那么多了,救人要紧。"陈美华说完,跟着医生走向ICU。
当她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林强时,心痛得几乎窒息。儿子脸色苍白,头部缠着厚厚的绷带,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似乎在倒计时。
陈美华握住儿子冰冷的手,泪如雨下:"儿子,你要挺住啊...妈在这里,妈哪里都不去..."
手术很快安排好了。医生再三强调风险,但陈美华坚持要尝试:"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能放弃。"
林强被推进手术室,陈美华和苏娇一起在外面焦急地等待。长时间的沉默后,苏娇轻声说:"妈,对不起...我们不应该觊觎您的股票。如果早知道..."
陈美华摇摇头,打断她:"现在说这些都没用了。那是你们父亲留下的,本来就是给你们的。只是我一直想等到合适的时机..."
"我们太心急了。"苏娇低着头,声音里充满懊悔,"林强总觉得创业需要大笔资金,听说那股票值很多钱,就..."
陈美华看着这个曾经让她厌恶的媳妇,此刻却感到一丝怜悯。也许苏娇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坏,只是被金钱和利益蒙蔽了双眼。
"你看过那份文件了吧?"陈美华问。
苏娇点点头,眼神复杂:"那个数字...我简直不敢相信。如果我们当初真的..."她没说完,但陈美华明白她的意思。
"如果你们当初真的偷走了那份股票去变现,恐怕早就惹上大麻烦了。"陈美华苦笑,"那不是普通人能处理的金额。"
苏娇沉默了,眼泪静静地流下。
几个小时后,手术终于结束。主刀医生摘下口罩,脸上带着疲惫但欣慰的笑容:"手术很成功,不过病人现在还在昏迷中,能否完全恢复意识还要看接下来的情况。"
陈美华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差点瘫坐在地:"谢谢,谢谢医生..."
"不用谢,这是我们的职责。"医生客气地说,"不过我必须提醒您,即使苏醒后,病人也可能面临一段漫长的康复期,甚至可能有一些后遗症。"
"没关系,只要人活着,我们会想办法的。"陈美华坚定地说。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美华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儿子床前。她把小卖部暂时托付给了邻居照看,自己全心全意照顾林强。苏娇也每天来医院,帮忙照顾丈夫,两人之间的关系在这场灾难中反而逐渐缓和。
中国人寿的王经理几次打来电话,询问陈美华对股份的处理意向。陈美华只说等儿子醒来再做决定,但她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一周后的深夜,陈美华像往常一样坐在病床边打盹。突然,她感觉手被轻轻捏了一下。她猛地睁开眼,看到林强的眼睛正望着她,虽然目光还有些涣散,但确实是醒了。
"妈..."林强虚弱地开口,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见。
陈美华喜极而泣,赶紧按铃叫医生:"儿子,你终于醒了...妈在这里,妈一直在这里..."
医生很快赶来,各种检查后确认林强已经脱离危险,虽然短期内可能有记忆模糊等症状,但总体恢复前景乐观。
等医生离开后,陈美华轻声告诉了林强车祸的事,以及苏娇流产的消息。林强听后,眼泪顺着脸颊流下,久久不能言语。
"对不起,妈...我们不该瞒着您..."他最终挤出这句话,声音里充满了悔恨。
陈美华握着儿子的手,拭去他的泪水:"傻孩子,人这一辈子,钱财是身外物,亲情才最重要。你爸当年留下那笔钱,就是希望我们母子能过上好日子,不是让我们因此反目成仇的。"
林强闭上眼睛,深深地叹了口气:"妈,我真的错了...这些年,我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忘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陈美华欣慰地说,"等你好了,我们一家人好好聊聊,重新开始。"
几天后,苏娇来医院探望,看到醒来的丈夫,激动得泣不成声。夫妻俩紧紧相拥,无言地倾诉着相互的歉意和爱意。
陈美华悄悄退出病房,给他们一些私人空间。站在走廊上,她望着窗外的阳光,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平静和感恩。生活给了她太多意想不到的转折,痛苦、失落、背叛,但最终还是给了她希望和重聚的机会。
几周后,林强出院回家静养。这天晚上,三人围坐在饭桌前,气氛前所未有的和谐。
"妈,那笔钱..."林强欲言又止,"就是中国人寿的股份,到底..."
陈美华微微一笑,从抽屉里拿出那份文件,放在桌上:"这是你爸的眼光和福气,留给我们的礼物。"
林强和苏娇对视一眼,脸上都带着复杂的表情。
"我想了很久,"陈美华继续说,"这笔钱,我准备这样安排..."
她详细说明了自己的计划:一部分用于林强的康复治疗,确保他能够完全恢复健康;一部分设立一个家族基金,用于长期稳健投资,保障子孙后代的生活;还有一部分将捐给医疗救助机构,帮助那些像林强一样遭遇意外但没有经济能力的患者。
"最重要的是,"陈美华看着儿子的眼睛说,"这笔钱不能让我们迷失自己。钱是死的,人是活的。人活着,就要有尊严,有爱心,不能被金钱变成了另一个人。"
林强听完,久久无言,最后郑重地点点头:"妈,我明白了。这些年我一直在追逐金钱,却忘了最重要的东西。这次意外让我明白了,亲情、健康,这些才是无价之宝。"
苏娇也羞愧地低下头:"妈,我以前太浮躁了,眼里只有钱。这次经历让我彻底改变了。失去孩子的痛苦,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珍贵。"
陈美华欣慰地笑了:"知道就好。你们年轻,路还长,好好珍惜眼前人,钱够用就行,不要贪心。"
三个月后,林强完全康复,体检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
这期间,陈美华多次与中国人寿的管理层会面,制定了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她拒绝了公司提出的一次性套现建议,而是选择保留大部分股份,享受稳定的分红收益。
在陈美华的支持下,林强不再盲目创业,而是认真学习了投资理财知识,以一个全新的心态看待金钱和事业。他和苏娇将那笔巨款的一部分捐给了医院,设立了"林志强救助基金",专门帮助无力支付医疗费的患者。
05
2012年,苏娇再次怀孕,顺利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取名林志,以纪念林强的父亲。陈美华含泪抱着小孙子,仿佛看到了丈夫的影子。
"看看,多像你爷爷。"她轻声对小林志说,"他当年的决定,真是改变了我们全家的命运。"
苏娇站在一旁,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势利的女人。经历了生死,她变得温柔体贴,对陈美华也充满了真诚的敬爱。
"妈,谢谢您。"她真挚地说,"如果没有您的宽容和智慧,我们可能早就失去了一切。"
陈美华摇摇头:"这要谢谢你父亲,是他的远见给了我们这一切。"
日子平静地流淌着。陈美华的小卖部依然开着,不为赚钱,只为打发时光,结交邻里。林强在一家投资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再追求暴利,而是踏实稳健地经营着家族的资产。
每年的清明节,一家人都会去林志强的墓前祭拜,感谢他当年的明智决定。站在墓前,陈美华总会想起丈夫临终前的嘱托,仿佛他早已预见到今天的一切。
"志强,你放心,我按照你的意思做了。"她在心里默默地说,"我们一家人现在很好,孙子也很健康。谢谢你留给我们这份礼物,我们会好好珍惜的。"
2014年,陈美华以家族名义向家乡捐建了一所"林志强纪念学校",帮助那些贫困但有志向的孩子完成学业。开学典礼上,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陈美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这才是财富的真正意义,"她对林强说,"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传递爱与希望。"
林强点点头,眼里闪烁着骄傲的光芒:"爸爸会为我们感到自豪的。"
2016年的一天,陈美华带着六岁的小孙子去了中国人寿的总部。看着公司大楼前的雕塑,她轻声对孙子说:"这里面有你爷爷的一份心血呢。他是个有远见的人,希望你将来也能像他一样。"
小林志懵懂地点点头,牵着奶奶的手,踏入了阳光中。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出长长的影子 —— 一大一小,却仿佛还有第三个人的影子,默默地注视着、保护着他们。
那是林志强的影子,那个在1994年做出改变全家命运决定的人。那个决定,就像一粒种子,经过岁月的浇灌,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为一家人撑起了一片天空。
某种意义上,那惊人的分红,确实把陈美华"吓坏了",但那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惊吓,是命运给她最丰厚的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富足。
"爷爷真了不起。"小林志突然说。
陈美华笑着摸摸孙子的头:"是啊,他很了不起。将来你长大了,也要像爷爷一样,做个有远见、有担当的人。"
"我会的,奶奶。"小男孩郑重地点点头,眼神里闪烁着与爷爷如出一辙的坚定。
陈美华欣慰地笑了,她知道,丈夫的精神将通过这个小生命继续传承下去,而那份意外的礼物,也将继续温暖着这个家庭,生生不息。
走出中国人寿大楼,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陈美华深吸一口气,心中充满感恩。生活从未停止给予她惊喜,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希望也从未远离。
"走吧,"她对孙子说,"我们回家。"
小林志仰着脸问:"奶奶,你开心吗?"
陈美华微笑着点点头:"很开心,因为我有你们,有这个幸福的家。"
这就是真正的财富,不是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而是彼此牵挂的心,是血浓于水的情,是生死相依的爱。
从此以后,陈美华每年都会在林志强的忌日带着全家人去中国人寿门前拍一张全家福,记录着时光的流逝和家族的成长。
照片中,他们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可靠股票配资,家庭越来越和睦,仿佛林志强的在天之灵正默默守护着这个他深爱的家庭。
伯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